城市建设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蕴齐鲁文脉,绘家乡名片”之定陶文化中心篇

发布时间:2024-07-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院开展了以“蕴齐鲁文脉,绘家乡名片”为名的2024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9日,城市建设学院辅导员陈伟、魏圣英带领社会实践团队到达实践地——定陶文化中心。

寻文定陶,筑梦非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团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来到了定陶文化中心,探访那些被岁月沉淀下的非遗之美,用心感受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所承载的深刻价值。

跟随着定陶文化馆秦主任的讲解,实践团队对定陶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近距离参观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了每一项非遗背后的故事和传承历程。工艺精湛的定陶陶艺、活灵活现的定陶皮影、巧夺天工的曹州绳编、美轮美奂的曹州堆绣、栩栩如生的皮毛玩具……每一件藏品都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世代相传的文化智慧结晶。

参观过程中,秦主任与实践团队分享了自己的艺术历程,使队员们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传承人用双手和智慧将古老的技艺世代相传,此次在定陶文化馆的研学,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洗礼。这是一座城的文脉,亦是一座城独有的符号,它们穿越时空,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在这里,团队成员们领略了大国工匠独有的魅力,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洗礼。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蕴齐鲁文脉,绘家乡名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展馆研学等方式,使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定陶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魏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