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正文

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菏泽乡村规划、治理和发展暨秦皇岛全国示范村考察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2025-07-1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和突破菏泽鲁西南崛起决策部署,2025年7月1日至10日,城市建设学院“冀鲁探村,筑梦城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组织青年学生赶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全国示范村调研交流乡村规划、治理和发展先进经验,结合学院专业知识,从科技、文化、卫生三方面与菏泽市曹县魏湾镇开展交流调研,为崔庞庄村振兴提供支持。

7月5日至6日,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曲相艳,学校团委书记王盛楠一行专程赴秦皇岛考察调研。曲相艳此行重点考察了城市建设学院学子在全国示范村柳条庄村和邱庄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知识,通过与镇党委、村委开展深度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乡村环境调研、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数据采集等多项活动,为柳条庄村和邱庄村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产业配套升级等问题提供科学规划,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发展。为深化校地合作,建立长效实践育人机制,王盛楠与柳条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军共同为菏泽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在揭牌仪式上,曲相艳感谢柳条庄村对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强调社会实践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期待未来双方持续深化合作。

7月10日,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宿超,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书记李战国、院长高涛一行赴曹县魏湾镇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及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开展调研。曹县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张庆、魏湾镇党委书记王建以及曹县团县委书记程大超等出席座谈会。张庆主持座谈会,对宿超一行到魏湾镇开展调研表示热烈欢迎。王建全面介绍魏湾镇区位优势、产业布局及乡村建设具体需求,提供土地资源分布、人口结构等详实基础数据。宿超介绍学校及城市建设学院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已构建"学科实践+乡村服务"的特色育人体系。宿超强调,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是青年学生认知国情、锤炼专业本领的关键路径,期待以魏湾镇为示范基地,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的深度耦合。双方就校地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将在深化城乡规划设计、人居环境改善等传统领域合作的基础上,拓展乡村治理现代化、特色产业规划等创新方向,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长效协同机制。

志愿服务队围绕"科技、文化、卫生"三大维度做专业成果汇报。结合崔庞庄村临近S251省道、太行堤河水系的区位特征,汇报村庄整体规划方案,涵盖村口健身广场、物流中心功能布局建议,以及道路硬化工程与口袋公园、文化墙绘等景观节点设计方案,解决土地资源浪费、功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展示多种宅基地的设计方案及标准化设计成果,包含适配当地地质条件的砖混结构施工图、详细标注材料规格与施工工艺要求等,满足村民对居住环境品质不断增长的需求。在卫生方面,志愿服务队分享基层医疗志愿服务经验,针对农村老年人和文化程度较低群体就医痛点,系统讲解智能挂号流程、医院科室布局引导和医保报销等全流程陪伴服务方案,以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打通就医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

会后,志愿服务队到崔庞庄村开展实地调研服务。队员运用专业测绘仪器完成村内道路宽度、高差精准测量,为后续规划提供精准数据支持。队员向村民发放图文并茂的宅基地设计宣传页,通过现场讲解与实物模型演示,有效提升乡村建筑规范意识。

此次调研活动以"高校智力下沉乡村、专业实践对接需求"为导向,既推动了秦皇岛市全国示范村规划、治理和发展经验在鲁西南地区的本土化转化,也为构建"校地共生、产教共赢"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提供了实践样本。本次活动还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使青年学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直观感受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亲身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城市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