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菏泽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全体学生在几位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开启了第六天的综合地理学实习任务,此次实习目的地包括秦皇岛老龙头、山海关和鸽子窝,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学生对人文地理学和海岸地貌等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在鸽子窝伟人广场开展了一次深入的思政教育活动。


实习首站“长城连海水连天”的老龙头,在刘本城老师的讲解下,我们认识到老龙头作为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其独特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与壮观的入海石城,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古人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智慧,也直观了解到海水侵蚀对名胜古迹的破坏作用。最后全体师生在老龙头地理信息标石处合影留念,激励地信专业学生锚定专业定力,潜心专业学习。


随后行至“两京锁钥无双地”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高晓玲老师在景区门口讲述了山海关的历史渊源以及分享了自己的游学经历。同学们登上雄伟的箭楼,眺望长城内外,领略到长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战略意义。在古城中,大家穿梭于古老街巷,研究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城市布局,深入探究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最后一站鸽子窝公园,刘晓航与周在征老师在鹰角岩处主要介绍了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蚀平台、海蚀崖等海蚀地貌的特征与成因、三角洲类型、沙质海岸、基岩海岸的区别和伟晶岩特征及成因等重要基础知识,随后,带队老师们带领同学漫步海滩,近距离观察沙滩成分、沉积特征、生物特征,现场识别海岸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的类型。
在鸽子窝公园,院团委书记刘兴飞老师在伟人广场毛泽东石像处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野外思政教育”活动,介绍了《浪淘沙·北戴河》的来源,结合本次专业的实习特征对长征精神进行了讲解。正如长征精神中“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本次实习的路线再苦再难,没有一位学生掉队,每次都能成功登顶;大家都做到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大家都遵守纪律,确保实习顺利开展,互帮互助,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刘兴飞勉励同学做一位能吃苦耐劳、志存高远的新时代青年,最后刘兴飞带领大家在红旗下、伟人前诵读了《浪淘沙·北戴河》,全体学生情绪高昂、备受鼓舞。


从日出到日落,老师们全程悉心指导,学生们积极探索、团结协作。在探索优美景色的同时,同学们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更激发了对地理科学的热爱。秦皇岛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与人文地理景观,为地理学科构建了天然的立体课堂。(通讯员:2024级地理信息科学1班王德秀)
学生实习心得:
隋缘:
实地考察老龙头、山海关、鸽子窝这三处渤海湾沿线的标志性地点,仿佛穿越了一部立体的历史与自然交响诗,每一步都踏在时空的褶皱里,收获颇丰:
我们在老龙头学习了旅游地理,旅游地理包括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人文活动。学习了老龙头的价值,在军事和文化方面的体现。然后到山海关学习了他的重要地理位置,山海关南靠渤海,北靠燕山,是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的通道。中原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防御外敌入侵的分界线。了解了山海关的历史。1993年,中日山海关交战,1987年重修老龙头。然后到鸽子窝鹰角牙,位于新河河口,学习了河流地区的动力作用,分为河控,浪控,潮汐控三角洲。观察到伟晶岩的奇异现象:侵入深度,深冷却慢,斑晶大,酸性岩浆比花岗岩二氧化硅含量。然后到鸽子窝学习了潮间带与潮上带。看到了沙层内与海岸平行充满贝壳碎屑的贝壳堤,这是海岸线的标志。
今天学习充实,收获满满。这三处地点虽各有侧重,却共同勾勒出渤海湾的精神底色:老龙头的“雄”、山海关的“韧”、鸽子窝的“净”,从人文到自然,从过去到现在,形成了奇妙的呼应。实地考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跳出书本的文字,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感官触摸历史与自然的温度——原来,那些被记载的故事,一直鲜活地存在于山海之间。
陈梓萌:
今天,7月7日,我们前往了山海关老龙头景区以及古城建筑,最后去了鸽子窝公园。老龙头景区具有军事意义和文化意义,是山与海交汇地带的军事要地,也是一种身份象征。老龙头是明长城东端的起点,其独特的海陆交汇地貌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价值。在老龙头的海滩上,我们欣赏了大海,见到了明长城的城墙,感受了古代历史的别致风韵。
下午,我们前往了鸽子窝公园,鸽子窝位于北戴河海滨,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了该区域以砂质海岸为主,发育了典型的沙滩和沿岸沙坝。沉积物以细砂和粉砂为主,鹰角岩是由石英砂岩构成的岬角,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了海蚀洞和海蚀柱。该区域的三角洲主要受到波浪作用,再加上潮汐作用,表现出较强的动态变化特征。
今天是非常难忘的一天,我感受到了当地秦皇岛人的热情激扬,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这里不仅仅是大自然赐予的山海宝藏,更是一座城市精神风貌的体现。
李姝璇:
本次老龙头-山海关-鸽子窝的野外地质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通过在老龙头的学习,我了解到文旅资源的八大类等人文知识;在山海关我了解到关于山海关的历史背景和建造意义;在鸽子窝,通过观察海岸地貌、波浪运动特点、触摸伟晶岩的光泽,辨别沙滩颗粒等学习内容,我学习到了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以上学习内容使我见证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不仅有了观赏美景的愉快心情,更让我学会用地质视角看世界,明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力量,也更懂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意义,这趟旅程,是课堂的延伸,更是成长的印记 ,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储备,使我受益匪浅。
张继旭:
今天的实习可以说是最为轻松与愉悦的一天了。今日晴空万里,追随着晨风,我们开始了一整天的实习。我们今天依次去了老龙头、山海关和鸽子窝三个地点,看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文景观与海岸地貌。之于老龙头,我看到了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屹立,了解了文旅资源的八大分类与亚类;之于山海关,我见识到了“天下第一关”之雄壮,明了了山海关位置在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之于鸽子窝,我远眺了无尽的汪洋,感受到了海浪吞吐山河的气势,学习了海岸侵蚀地貌与沙子的分层。
矗立古城之上,我极目远望,看着远方的文化遗产,目光穿过无尽的历史烟尘,好像看到了这里无尽先人的事迹与感情。他们或引领杀伐,或眺望赋诗,或心绪百千。这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精神。
驻足山海之际,我闭目感受,沐浴汪洋的轻柔海风,感官跨越千万的时间阻隔,似乎听到了此地无数事物的繁荣与衰败。有岩石的风化剥削而滚落在地的沉重,有波浪的昼夜侵蚀而凿出海蚀洞的空洞,有大江的堆积作用而形成三角洲的轻缓。
历史默默,波涛滚滚,诉说着地理的无限魅力。今天的实习令我更为深刻地理解了许多老师在课上说的知识,令我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