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智慧水利专业高质量建设,2025年4月27日,菏泽学院城市建设学院院长高涛、教授陈恒超、办公室主任张玉敏及教师李亚军一行4人赴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开展专题调研,双方围绕学科建设、教学实践、实验室规划等展开深度交流,并实地考察三峡大学水利学科特色平台。

共话学科建设:直面问题寻突破
座谈会上,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李卫明、副院长卢晓春详细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重点分享了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经验,包括学科方向凝练、科研团队组建及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菏泽学院高涛院长从办学定位、招生规模、专业特色等方面介绍了新获批智慧水利专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师资结构优化”“课程体系融合”等建设难点。双方针对智慧水利交叉学科特性展开讨论,三峡大学建议“以智能感知技术为核心,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需求,打造‘水利+信息技术’特色课程群”,同时提出“联合企业开发虚实结合实验项目”等解决方案。

聚焦教学实践:创新培养模式
围绕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三峡大学展示了“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大一认知实习走进水利工程现场,大二专业实训依托校企共建实验室,大三综合设计结合真实科研课题。陈恒超教授就“智慧水利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提出合作意向,双方计划依托三峡库区生态监测站、数字孪生流域平台等资源,后期联合开展学生暑期实践项目。

实验室建设:瞄准数智化转型
调研团队重点参观了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工结构安全监测实验室”“水文水资源数字化仿真中心”及“三峡数智研究院”。在数智研究院,高涛详细询问了实验室设备配置、开放共享机制及安全管理规范。研究院展示的“长江流域数字孪生系统”引发团队关注,该系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AI算法,实现洪涝灾害模拟预警、库区生态动态评估等功能。高涛院长表示,我院新建的智慧水利实验中心将参照“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模式,重点建设水利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智能感知实训区。

以研促建:锚定区域特色发展
高涛院长总结称:“此次调研为我院智慧水利专业建设厘清了路径。未来将聚焦鲁西南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智慧灌区建设’等需求,构建‘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全链条培养体系,力争三年内建成省级智慧水利创新实践基地。”此次交流标志着两校合作迈向纵深,为黄河流域水利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注入新动能。